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刘莹教授:肿瘤心脏病学,从最新进展到临床实践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0/7/7 11:32:47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国际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关注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对风险的全程管理。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国际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关注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对风险的全程管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等一批学者的支持下,2016年6月5日的“肿瘤心脏病学”大连倡议明确了学科命名和定位,促进了该学科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国家级医学会组织相继设立学科分会。更可喜的是,今年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和刘基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的、由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六大医学会联合主办的“肿瘤心脏病日暨宣传周”,确立每年6月5日为“肿瘤心脏病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在宣传周期间的这份《肿瘤心脏病学,从最新进展到临床实践》报告,锁定四大“最新进展”,颇具学科代表性。
 
 
  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共同机制
 
  作为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两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衰)和癌症通常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体系,但是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两者可能共同的触发机制。早在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CANTOS研究中,除了确认该药降低心血管疾病终点事件外,还意外发现其降低肺癌发生率,高剂量时甚至降低一半的风险;这是个重要提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可能具有同类机制。
 
 
  2020年JACC最新发表的一篇综述研究,从两类疾病共同涉及的生物标志物角度,再次明确提示两者共同机制的存在,并认为这种共同机制最终将促进肿瘤学、心血管疾病学以及肿瘤心脏病学的更进一步发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
 
  肿瘤心脏病因肿瘤学与心脏病学的交叉与细分,临床症状更加复杂;ESC2016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列出九大类。述及抗肿瘤治疗的传统放化疗、新辅助化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在心血管毒性的尺度下,似无一能“洁身自好”。其中蒽环类作为基石药物,心脏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药物心衰发生率高达48%。乳腺癌患者更因蒽环类药物与曲妥珠单抗的联用,进一步增加心衰风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研发成功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最大突破,曾获诺贝尔奖。2018《柳叶刀》杂志发出重磅警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肌炎的发生。纳入分析的101例患者中,罹患的肿瘤主要是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癌。从治疗到心肌炎的发生,中位时间是27天,46%的患者因心肌炎去世。
 
  正是高致死率引发重视,国内外陆续关注免疫性心肌炎的患者病例;近期公布于ASCO 2020年会的一份研究显示,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牵头的中国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以2000余例ICI治疗的患者证实,中国ICI相关性心肌炎发病率低(1.05%),但死亡率高,定期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和心电图有助于早期诊断。
 
 
  肿瘤心脏病风险管理:监测、再监测
 
  肿瘤治疗的不断推陈出新,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临床问题。抗肿瘤治疗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后预测,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应行基线评估,早期识别可能出现的心脏毒性风险。肿瘤心脏病学并不是要“喊停”抗肿瘤疗程,而是要尽可能周全地风险评估、预测与监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更低心血管毒性的肿瘤治疗策略。
 
  目前应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影像学(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CMR)和生物标志物;有了风险监测的意识,掌握了监测方法,剩下的就是监测路径问题。原则上,要行长期监测与随访;如ESMO给出的“抗肿治疗期间监测及治疗流程”及相关筛查指标异常处理建议等。国内,如刘莹教授所在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团队,在这方面也有多年研究投入,制定的“联合会诊流程”,不失为中国特色的肿瘤心脏病临床宝典。
 
 
  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科平台搭建探索
 
  目前我国肿瘤心脏病学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病人仍欠缺多学科联合的干预和保护,甚至很多肿瘤心脏病学的问题还未得到足够认识。未来,应在当前医学技术基础上,促进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平台的搭建,促进学科研究与人才的合力聚焦。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肿瘤心脏病学团队,在夏云龙教授、刘基巍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刘莹教授所在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和方凤奇教授所在肿瘤内科的肿瘤心脏病学联合门诊、会诊实践;其模式受到患者欢迎和同行医院借鉴,目前全国已有十余家三级甲等医院成立了肿瘤心脏病学单元。
 
  以此为基础,持续探索和总结经验。国际交流,主要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密切合作,与美国华裔心脏病学会共同建立中美肿瘤心脏病学联合会诊平台等。国内积极发挥学科带动作用——2016年起连续主办四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大会(CCOC);2019年举办肿瘤心脏病学专场论坛20余场;2020年设立6月5日“肿瘤心脏病日”暨宣传周,包括17个线上直播主题,116位专家在线出席,这是全国乃至全球首次学科全景式探讨。
 
  时至今日,肿瘤心脏病学已正式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的第九版内科学教材,多部肿瘤心脏病专著陆续出版;由中华医学会授权撰写《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损伤控制与预防专家共识》草案正加紧推进......虽然新冠疫情将过未消,仍需严格防控,但每一行业都在按既定的年度计划努力推进着;肿瘤心脏病学从学研到一线临床的实践,将为肿瘤患者更多一份“心”守护,永不停歇!
 
  专家简介
 
 
  刘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副主任。曾于瑞典Lund University及美国Cleveland Clinic进行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66篇,参编书籍10部。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大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雷



肿瘤心脏病学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