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IT2008]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 陈绍良 南京市第一医院

作者:  陈绍良   日期:2008/3/19 9:17: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难度较大、长期随访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栓塞率高,由此造成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增多。经典挤压术能够完全覆盖住分支血管开口,如果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经典挤压术后即刻FKBI 成功率只有70%~80%,从而造成FKBI失败组预后极差。本课题组发明了双对吻挤压(DK crush)技术,与经典挤压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陈绍良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难度较大、长期随访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栓塞率高,由此造成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增多。经典挤压术能够完全覆盖住分支血管开口,如果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经典挤压术后即刻FKBI 成功率只有70%~80%,从而造成FKBI失败组预后极差。本课题组发明了双对吻挤压(DK crush)技术,与经典挤压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体外模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模型上,明确了经典挤压技术FKBI成功率较低的原因,探索出了DK crush 术确保FKBI成功的机制;第二部分,采用连续入选(pilot study)的方法,在两个连续临床入选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对40例和88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研究,比较了经典挤压术和DK crush 术中造影剂使用总量、球囊使用数量及介入治疗耗时的差别,初步得出了DK crush 术FKBI的成功率达到100%;第三部分,组建随机、前瞻性、多中心、国际性研究,采用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随访,进一步确定了DK crush 术FKBI的成功率为100%,并对第二部分研究中发现的对吻不满意(KUS)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出了决定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主要研究特点包括:(1)DK挤压技术是本课题组发明的新技术;(2)DK技术组FKBI成功率达到100%,而经典挤压组只有76%;(3)进一步证实了FKBI失败组再狭窄率、血栓栓塞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FKBI成功组;(4)DK 挤压组手术成功率(96.1%)、院内MACE率(11.4%)、支架内血栓栓塞率(1.3%)均显著优于经典挤压组(87.2%、24.4% 和3.2%);(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病变位置、主干支架长度、分支血管MLD、分叉角度及DK技术是决定FKBI成功与否的独立因子;(6)对于连续入选研究发现的“对吻不满意(KU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吸烟和分支血管MLD是其独立预测因素;(7)DK挤压组术后8个月累计无事件生存率为89.5%,显著高于经典挤压组(75.4%);KUS、DK挤压技术和支架类型是预测靶病变血运重建的独立因素;(8)DK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血管内超声测定阻塞容积比显著低于经典挤压组;(9)DK挤压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

本研究历经三年,在体外模拟研究的同时课题组在国内外进行了理论推广;在连续入选的早期课题组将前40例患者的两种治疗技术比较结果在2005年于日本召开的CCT大会报告;此后课题组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及<<Journal of Invasive Cardiology>>;2006年底课题组撰写的<<More modified crush techniques:which one is better>>发表在<<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上,进一步阐述了DK crush的技术优势。为此,DK crush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陈绍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