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6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北京医院、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12thCTSC)在线上顺利召开!
编者按:2021年6月4~6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北京医院、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12thCTSC)在线上顺利召开!为期3天的会议中,12thCTSC聚焦心血管疾病前沿,特别设立了主旨论坛、主动运动、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交叉学科等多个领域,邀请知名专家分享最新前沿理念、医疗技术、治疗经验等。会上本刊特邀采访大会主席、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国际循环》: 作为大会主席,请问此次会议的亮点内容有哪些?
杨杰孚教授:首先,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参与度,一天的线上参与人次就高达33万。之所以CTSC会议参与度高,其原因在于会议内容接地气,密切结合临床;强调规范合理用药,追求安全、有效和经济实惠,适用于全科医生及基层医生。其次,大会设有17个论坛,覆盖面广,涉及多个学科,涵盖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还涉及交叉学科、护理、临床药物试验等多个方面。此外,大会还针对最新临床试验、最新指南尤其是药物治疗指南做了解读,并设有很多临床病例讨论。
《国际循环》:近年来,抗心衰药物不断增加,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相关研究证据有哪些?
杨杰孚教授:近年来,心衰的治疗备受关注和重视。除既往改善预后的三大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RAS阻断剂、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外,研究发现,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已被临床试验证实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鉴于研究发现,这类药物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且适用于不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故有望成为未来心衰治疗的重要药物。正是因为如此,2021年ACC心衰专家共识推荐,使用RAS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后,若患者心功能II-IV级,则可考虑加用SGLT2抑制剂。
此外,VICTORIA 研究发现,维利西呱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衰恶化的复合终点、死亡率及住院风险。因此,维利西呱可能是减少急性早期心衰再住院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国际循环》:房颤是心衰患者常见的合并疾病,可致患者预后不佳。您认为这部分患者应选择节律控制还是心室率控制?
杨杰孚教授:房颤患者治疗的最重要目标是预防血栓栓塞,当然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也非常重要。2020年ESC房颤指南明确提出,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首先确定房颤发作时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若不稳定需要电复律;若稳定则可考虑复律。
复律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具备复律条件(如心房不能过大、有无血栓、是否充分抗凝)。其次,要考虑房颤持续时间,若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则需要在抗凝基础上进行复律。若不足24小时,血栓栓塞风险较低,可考虑直接复律。至于复律的方法,到底选择药物复律、电复律还是消融治疗?就药物而言,索他洛尔、胺碘酮均可供选用。药物复律失败后,则可考虑电复律。当然,近年来,导管消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适用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以及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可在充分告知及医患沟通后选用。
心室率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所有房颤患者均需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首选用药)。对于心室率快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可考虑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可考虑选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若患者应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后效果不好,也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心室率的控制目标是110次/分以下,若可能的话最好进一步控制在80次/分以下,尤其是当患者伴有冠心病、心衰时。
图片
专家简介
杨杰孚教授
北京大学及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北京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心脏中心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心衰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起搏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