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高血压控制三率较低的现状,人们一直在努力探寻提高促进高血压管理的新举措。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能为高血压管理提供哪些助力?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助力高血压管理?
编者按:针对我国高血压控制三率较低的现状,人们一直在努力探寻提高促进高血压管理的新举措。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能为高血压管理提供哪些助力?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助力高血压管理?近年来,我国依托互联网技术助力高血压管理的现实案例有哪些?积累了哪些重要经验?在2019中国高血压大会期间,《国际循环》特邀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晓平教授,请其为广大读者答疑解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晓平教授
《国际循环》:您认为,互联网在高血压管理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晓平教授:最新心血管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约为50%左右、治疗率为45%、控制率更低(仅为15%~16%)。换句话说,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控制达标,而高血压患者只有实现有效达标,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风险才能降低。只有做好高血压的防控,心血管事件的拐点才能早日到来。众所周知,高血压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共同被列为我国的四大慢病,且位居首位。其在18岁以上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24%,据估计中国高血压患病认为约为2.7~3亿。对于如此庞大的人群,要想实现有效达标、提高控制率,一方面医生需要提高高血压管理(预防、诊断及治疗整个全流程)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国家战略水平做出积极努力。我国已制定了2030健康中国计划,力争分阶段将高血压的三率提高上去。
就我国的高血压防控而言,其重心应该在社区、在基层。但是,当前我国基层高血压的管理面临着人才及技术相对不足的严峻挑战,这就使得很多患者涌入等级医院。如何做好分级诊疗,将优质资源下沉至基层,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互联网则能发挥助力高血压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对于高血压管理的核心环节——血压监测而言,其落实应放在基层,但目前基层上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设备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远程血压监测技术无疑实现了基层血压测量-云平台-社区医生-上级医生的信息共享路径,有助于我们实时掌握患者真实血压情况,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其次,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手机APP软件的开发,不但实现了血压真实信息的医患共享,还有助于促进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依从性,实现更好的血压管理。最后,互联网有助于进行高血压管理相关大数据的收集,开展科学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证据。
《国际循环》:能否请您谈谈,利用互联网进行血压管理的条件要求和流程?
陈晓平教授:就互联网助力于高血压管理而言,目前有很多方法和智能软件。调查显示,相关智能APP软件数量多达一百多种。但是,其中真正经资深专业机构开发的并不多(仅2.8%)。因此,我们亟需建立相关规范,从中筛选高质量的有效软件,确保上述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对于高血压的管理能实现真正有效、有序和有助。
《国际循环》:目前,我国有哪些互联网用于基层慢病防控监测管理体系的现实案例?
陈晓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展的STEP研究项目就是利用互联网来促进老年高血压的管理,其结果有望为我们了解互联网对高血压管理的助力提供直接数据。上海高血压研究所也在开展一些基于互联网的高血压管理技术,尤其是在血压监测方面,开发了一些穿戴设备及简易高效的高血压远程管理平台。远程支持技术应该是互联网用于高血压管理促使优质资源下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
华西医院多年开展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体会到,等级医院需要与社区医院共同进行高血压患者的一体化管理。这就需要增加患者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将基线筛查、诊断及随访的重心放在社区,等级医院则应在上述过程中贯彻始终发挥治疗方面的指导作用或是进行质量控制。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加患者信息,促进其进行自我管理。这样便有助于实现患者-社区-等级医院的三级一体化管理。华西医院高血压团队开发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基于互联网的三级管理平台或策略),充分利用智能APP软件、远程支持技术及碎片化的时间和地点尽可能地增加等级医院对社区医院的支持,最大程度地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实现了社区医生为抓手、等级医院医生为眼睛的一体化管理。这样无疑有助于将患者留在基层,并实现了基层高血压的同质化和优质化管理。此外,就患者自我管理而言,华西医院也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促进自我管理,开发了国人高血压健康素养量表(CHLSH量表)对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管理能力进行分层,从而筛查出更适合应用互联网支持的患者。具体来说,对于高血压健康素养量表评分较低的患者,提供基于互联网APP支持可提供重要帮助,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血压达标率。未来,若能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则有助于探寻出更适合进行互联网管理的人群。